故事十五 全面推进金融改革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12月,国务院提出要对金融体制进行以下全面改革:
1.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明确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职责,转换人民银行职能;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健全金融法规,强化金融监督管理;改革人民银行财务制度。
2.人民币汇率并轨。“汇率并轨”意味着国家的牌价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换汇成本和供求情况,因此应该取消,让市场来定价。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进口需求激增,导致人民币贬值。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3.建立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成立目的是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以解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1994年3月、4月和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挂牌营业。之后,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了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政策性业务。
4.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因为没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缺乏实施的基础,不能解决对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不能按市场机制使资金的配置最优化。国家对国有专业银行进行了以下的商业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转换经营机制;剥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防范化解风险;改善信贷结构和支持经济发展。
5.股份制商业银行蓬勃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有着灵活的经营机制优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只生力军。为了继续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活力,我国鼓励继续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逐步从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城市信用社是集体合作金融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为中小企业和发展地区经济服务。1995年7月,中国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银行机构—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营业。
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
6.农村金融体系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农村信用合作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亏损面大等问题。1996年,国务院明确改革核心将农村信用社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为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决定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整顿规范。2000年,农村信用社新增农村贷款561亿元。
7.保险业的改革推进。为适应激励的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创新力度。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规定了寿险分业经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与交通银行脱钩,改制为独立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都完成了财险和寿险的分账核算工作。
5.金融扩大开放。中国金融业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全国先进管理经验,更快更有序地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业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批准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1994年,国务院允许外资银行设立经营业分支机构,并批准设立了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业务范围限制,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开展人民币业务。1998年,人行先后批准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和5家外资银行在深圳经济特区开办人民币业务。